陈法春,1985年毕业于澳门8858cc永利外语系,现任天津外国语大学校长,天津市社科联兼职副主席。桂子山追忆青春芳华,华师魂燃烧大爱理想——陈法春校长携华师从容,怀母院教诲,在桂香飘满的人生里以不懈理想追求诠释着真正的师者风范。
“在华师外院的学习岁月是充实而美好的”
1981年离家来汉,求学于当时的华中师范学院外语系,在师长教诲下,逐渐从一个懵懂青年成长为合格的祖国教育事业接班人——陈法春坦言,这段岁月是他人生发生质变的关键。即使到现在作为教学管理层,学校事务的许多决策,深入挖掘都还有华师的影子。“丰富多彩的学院生活,积极进取的学术氛围,友爱和蔼的师长典范,这一切都让这段经历在我往后的人生长河里不停闪烁着光芒。”
求学者一心求索,赤诚满怀,不知清贫与乏味。陈法春回忆到,受发展条件所限,当时的外语学习资源还十分匮乏。“印象最深的是学院三号楼一楼的一间语音室,那里放置有各种老式磁带,专供师生收听学习。”仅有英语磁带,没有系统教材,也找不到听力原文,陈法春和同学们就抱着一本牛津英汉双解词典,在不停的倒带与重放里,反复揣摩原文语音,并跟着原文模仿。“我们依据读音去词典里找单词,一个个词,一句句话慢慢听,就这样听完了整套磁带,到后来才知道那套磁带原来就是新概念英语2的听力原文。”这段摸索前进的学习经历也让陈法春对成人英语自学方法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抛开原文精听语音,先通过声音赋予文本意义,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触类旁通。
为学莫重于尊师,师者动人以行。在陈法春求学的日子里,外院的优秀教师如春风化雨,为他树立了良好的前辈典范。在他的记忆里,有给予学生人文关怀,与学生打成一片的大三班主任张应林老师;有学风严谨,悉心帮助困难学生的大四班主任陈宏薇老师;有要求严格,开课便座无虚席的秦秀白老师;有友爱学生,将电影票让给同学的胡孝申老师……“我很幸运能在人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期里遇到这些富有爱心,个性鲜明的老师,他们用切实的行动让我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老师。”从容沉稳,明礼修身,华师精神点染博雅师魂——一位位独具风格,人格挺拔的老师,构成了陈法春在华师外院的温情回忆。
“华师外院是一个有深厚底蕴的地方”
华师外院的印象,是早七点的朗朗书声,是排队等候的片刻阅读,是晚十一点自习室里依然翻动的笔记书页……在陈法春眼里,外院既是一位底蕴深厚,质朴从容的老者,也是一个朝气蓬勃,活力无限的青年。“我第一天报道的时候,是夜里到的华师,当时在食堂随便吃了点饭就回宿舍休息了,也没来得及好好参观学院。”让他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一早,他便被六号楼门口的朗朗书声吵醒。“我起来一看,六号楼门口已经有序坐满了我们77级到80级的学长学姐,一人一个小马扎,一人一本书,正放声朗读外语。”如此浓厚的学习氛围,和陈法春想象中自由散漫的大学生活相去甚远,也给陈法春带来了巨大的震撼。这是华师留给他的初印象,也是学院前辈给他上的第一课。
从容不迫,朴实刚毅,华师气质沉淀在每一位华师学子的心里,也随桂香飘散在学校的每一处角落。在还是按系划分食堂的时候,陈法春回忆起外院三食堂的有序氛围,仍不禁感慨万千。“等饭的时候,大概一排十来个窗口,人多的时候每个队能排成二三十人,但大家都非常从容,排列整齐,拿着自己的餐盘就在那儿背单词。”翻飞的书页写满报国成才的理想,如炬的目光映射求知读贤的渴望。华师的校园里,随处是书声,随处是求学人跋涉的脚步——这是华师留给陈法春的又一印象。
有温度,有色彩,接地气,华师外院人的四季永远热烈鲜活。走在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前列,华师每个学期都设有劳动周,组织学生体验丰富多彩的劳动生活。在南湖边插秧,在东校区平整土地,在劳动这本无字之书里体会人生百味——陈法春在活跃起来的华师里,也看到了华师外院特有的蓬勃精气神。“秋天枇杷成熟的时候,外院正好分到摘枇杷的任务,可把我们美坏了!我们爬上树,说笑着去摘最黄最亮的枇杷,当时就觉得日子真美好。”明晃晃的青春时光摇晃在枇杷树影里,金灿灿的外院生活照映在同学笑颜里,一晃几十年过去,陈法春的外院记忆仍然鲜活明丽。
“我每次到武汉都要回外院看看”
“我每次经过武汉,都会回桂子山,回外院看看,而外院的每一次成长变化,都让我备受鼓舞。”陈法春谈到近几十年澳门8858cc永利的迅猛发展,神情里满是欣慰与自豪。经过一代代外院人的共同努力,目前外院已经形成集本科,硕士,博士层次教育于一体的完整的教学体系以及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交流与传承于一体的综合格局;学科建设愈加成熟,专业涵盖英、俄、日、法、韩、西等六个语种,其中英语专业成为首批教育部认定国家级一级专业建设点。
始终关注母院发展动态,陈法春也不停感受到华师外院浓厚的学术氛围。在刚刚结束的2020年全国师范院校外语学院(系)院长(主任)联席会议里,华师外院作为大会主办方之一,积极为新时代师范类英语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言献策。“我在会议里可以看到母院开展的一系列学术活动,既有语言研究领域,也有关于基础教育的问题,这都是外院近几年学术研究发展的缩影。”在陈法春看来,华师外院近几年在国家教育领域话语权的逐步提升,既展现了其学术研究的高峰,又显现了华师作为教师摇篮的特色和初心在外院发展历程里的始终坚守——传承优良治学传统,共建新时代外院品格,陈法春对华师外院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
作为外院学长,陈法春对外院后辈们送上了他的寄语和祝福。爱在华师,学在华大,在这样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高等院校学习,同学们应该在浓厚学术氛围的熏陶下,及早确立符合个人发展的学术目标;同时,教育是国家富强的基本保障和奠基石。为了能更好地投身国家基层教育,同学们应该扎实学识,做有理想有情操,有师者仁爱之心的新时代教育事业接班人。谈到通识教育,陈法春也建议青年学子不要局限于单一专业知识:“青年学子应该广泛涉猎,尤其是我们学外语专业的学生,更要注重开阔眼界,全面发展,在不同的专业知识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术道路。”
“在华师外院百年奋斗的岁月里,涌现出了大批德才兼备,优秀上进的杰出院友,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的发展作着贡献,让我觉得自己唯有更加努力才能对得起母校、母院对我的培养。”陈法春从桂子山出发,坚毅从容,踏实上进,其身上保有的外院精神连成了他和母院最坚实的情感纽带。于桂子山追忆青春芳华,让华师魂燃烧大爱理想。不管多少年过去,就算记忆消退时过境迁,华师气质已入魂,外院血液已流遍,陈法春永远都能在华师外院找到一份属于他的精神家园。